三國江東指的是哪些地方 三國江東指的是哪些地方是現(xiàn)在什么地區(qū)
2022-12-03
更新時間:2022-11-03 16:00:47作者:未知
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運用的是反襯的寫法。該句的意思是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晚上就到了江陵。該句出自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三峽》。此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記述了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描繪出三峽各具特色的四季風光,展現(xiàn)出了長江萬里圖中一幀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其用語言簡意賅,描寫則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1、三峽:重慶市至湖北省間的瞿塘峽、西陵峽和巫峽的總稱。
2、自:于。這里是“在”的意思。
3、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略無,完全沒有。闕,同“缺”,空隙、缺口。
4、嶂:形勢高險像屏障一樣的山峰。
5、隱:遮蔽。
6、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7、亭午:正午。亭,正。
8、夜分:半夜。
9、曦月:日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10、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淹上,漫上。陵,山陵。出自《尚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毕澹瑒釉~,上,沖上。陵,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
11、沿溯阻絕: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12、或:有時。
13、王命:皇帝的命令。
14、宣:宣布,傳播,傳達。
15、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慶奉節(jié)東瞿塘峽口。
16、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荊州。
17、其間:指從白帝城到江陵之間。
18、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約合350公里。
19、雖:連詞,表示假設的讓步,相當于“即使”。
20、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在七百里的三峽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極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的確是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顯得非常悲慘凄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聲音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酈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后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qū),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創(chuàng)作《水經(jīng)注》四十卷。它名義上是以《水經(jīng)》為藍本作的注釋,實際上是在《水經(jīng)》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作。全書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nèi)容比《水經(jīng)》原著要豐富得多。
此篇即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題為后人所加。是作者記錄長江三峽的雄偉險峻和四季風光所作。
此文是一篇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不到區(qū)區(qū)兩百字的篇幅,即描寫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煉,生動傳神。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雋秀的水墨山水畫。第一段寫山,后三段寫水。
第一句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從第二段開始寫水,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第三段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第四段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
全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按憾畷r,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范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執(zhí)法嚴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為為關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在陰盤驛所殺。撰《水經(jīng)注》四十卷。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yōu)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