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藥底(升藥底是什么)
2023-04-30
更新時間:2023-04-26 19:21:11作者:未知
別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
性味:味辛、甘,性大熱。
歸經(jīng):歸心、腎、脾經(jīng)。
入藥部位:植物的肥大塊根。
形態(tài)特征:1、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175px,直徑3~125px。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層環(huán)紋,環(huán)紋內(nèi)側(cè)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成而麻,刺舌。
2、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125px,寬0.9~75px.厚0.2~12.5px。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qū)Ч苁?。質(zhì)硬而脆,斷面角質(zhì)樣。氣微,味淡。
3、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7.5px。
用法:3~15g,先煎,久煎。
炮制:1、附片(黑順片、白附片) 直接入藥。
2、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后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干。(每l00kg鹽附子,用甘草5kg、黑豆l0kg。)
3、炮附片:取附片,照燙法用砂燙至鼓起并微變色。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孕婦慎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萎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本品因炮制或煎法不當,或用量過大,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癥狀:口腔灼熱,發(fā)麻(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流涎,惡心,可能嘔吐,疲倦,呼吸困難,瞳孔散大,脈搏不規(guī)則(弱而緩),皮膚冷而粘,面色發(fā)白,可能突然死亡。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給予催吐劑;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對癥治療;及時使用尼可剎米等興奮劑;注意保溫;必要時給氧或進行人工呼吸;心跳緩慢而弱時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1、內(nèi)虛目暗:補氣養(yǎng)血。用當歸(生曬)六兩,附子(火炮)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名六一丸。(《圣濟總錄》)
2、氣虛瘴瘧,熱少寒多,或單寒不熱,或虛熱不寒:用草果仁、熟附子等分,水一盞,姜七片,棗一枚,煎半盞服。名果附湯。(《濟生方》)
3、心腹連痛作脹:用野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篩,蜜丸梧子大。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止;又從一丸起,至三丸止,以瘥為度。(《肘后方》)
1、《本草綱目》:治三陰經(jīng)證,及陰毒傷寒,陰陽易病。
2、《本經(jīng)》:風寒咳逆邪氣,溫中,寒濕 ,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堅積聚血瘕,金瘡。
3、《別錄》:腰脊風寒,腳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下痢赤白,強陰,堅肌骨,又墮胎,為百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