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服飾比日常生活裝有何特點(diǎn)(傣族舞蹈服飾的由來)
2023-04-04
更新時間:2023-03-30 16:11:38作者:佚名
1、佛家中的諸行無常是什么意思
2、佛家用語詳解:解讀圓寂是什么意思
3、佛家中所說的婆娑世界是什么意思
佛家中的諸行無常是什么意思相關(guān)圖片:
佛家中的諸行無常是什么意思相關(guān)圖片:
4、猜你喜歡: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古代稱為天竺,也就是唐玄奘求佛法的地方。佛教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dá)摩,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從古至今佛教對于中國人來說已經(jīng)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影響深遠(yuǎn)。佛家中的諸行無常是什么意思呢?一起來佛教文化里看看。
諸行無常是佛教三法印之一,在《大智度論》22卷說:問曰,何等是佛法???答曰:法印有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盤?!跤≌f五眾,二印說一切法皆無我,第三印中說二印果。又佛陀在《蓮花面經(jīng)》里說: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寂滅涅盤,以是三法印。為什么叫法印呢?印是楷定義,是真實故,論者不能改移,不能破壞;這個真實義理楷定一切法,所以名印。
在《大智度論》卷22說:是三印,一切論議師所不能壞,雖種種多有所說,亦無能轉(zhuǎn)諸法性者,如冷相無能轉(zhuǎn)令熱,諸法性不可壞,假使能傷虛空,是諸法印如法不可壞。由此可知,三法印是界定佛法真?zhèn)蔚?,若所學(xué)法沒有三法印就不是佛法,是魔所說。學(xué)佛人當(dāng)以三法印來鑒別,對正法依教奉行。下面就談?wù)剬Φ谝环ㄓ〉睦斫狻?/p>
問什么是諸行?怎樣叫無常?即無常的行究竟是些什么?諸行范圍有多大?這些諸行又何以是無常?
因為如果不首先確定無常物的范圍,并進(jìn)一步討論它之所以是無常的正因,那就哪怕我們終日說諸行無常,結(jié)果仍將與古德譏諷,六朝時講空的空不出理由來,天臺家講即的即不出名堂來的所謂“鼠即、鳥空”的情形一樣,不會有什么決定性的認(rèn)識。
通常的說行就是有為法,其不外是色、心、心所、心不相應(yīng)行法。行是造作遷流義,是指一切有為法。有為法剎那不停地在遷流變動,所以稱之為行。常是恒時堅固真實不變義,無常就是說諸有為法上沒有這種恒時堅固真實不變性,所以無常。即否定一切常義。這里既要確定:被稱為無常的諸行,不單指觀前眼見的粗色等相,實包括三界——切有為法,其中不管是物質(zhì)的色法(空間的)到極微,還是前后時間的不相應(yīng)行法到最短的剎那,或高到四禪八定的超人境界的精神的心法也好,一切都是無常,可以壞滅的。
怎么來分析諸行無常的道理呢?知諸行皆無常的能知,有比量和現(xiàn)量兩種。前者是籍理由構(gòu)成的決定知解,沒有理由就不會現(xiàn)起無常的觀念。后者是直覺的親證,不須任何理由,其現(xiàn)覺情況的單純,簡直無以復(fù)力口。
先來理解現(xiàn)量,如小乘見道位(證初果的時侯),不由性空而由四諦各有四種行相,叫四諦十六行相。四諦各有四心,叫見道十六剎那。就苦諦的四剎那為苦法忍、苦法智、苦類忍、苦類智。法忍、法智為緣切近的人生世界者。類忍、類智為緣高遠(yuǎn)的人生世界(色界、無色界)者,苦諦的四種行相為無常、苦、空、無我。四剎那與四形相非必一…—相對。
四行相為平時對苦諦的觀察,即平??梢浴盁o?!庇^察苦諦,也可以“苦”觀察苦諦,也可以“空”或“無我”觀察苦諦,觀察純熟,到證初果時,其四剎那隨便緣四行相中任何一種都可以。這就是說四剎那依著上、下界及自身力量而分的。他們?nèi)魏沃欢伎梢跃壦男邢?,但在緣的時候,又不是不四行相一齊緣盡的。這個原則于余三諦皆可適用。
所以實在的說:所謂見道十六剎那的四諦十六行相實際上只有一諦和一個行相(各中隨一),其余十二個行相(隨應(yīng)所余)固然也能緣到,但或是加行時的預(yù)觀或是見道后的重起,非必在見道中。這樣真見道不憑任何理由,如果真見道對于苦諦是以無常行相去親證的,那就是諸行無常的現(xiàn)量。
說起佛教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與印度,在秦朝時期就流傳到了中國,作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他們注重人類的心靈和道德的覺悟和進(jìn)步。相信大家應(yīng)該都有在電視上見過哪哪什么高僧圓寂或者電視上也不少見,那么在佛學(xué)入門中圓寂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佛教看來,萬物因緣而生,因緣而滅,身體形骸皆為夢幻泡影,逝去的人是不需要將其存留在世間的。然而,為什么九華山那些修行圓滿的“肉身菩薩”卻要將不朽的身體留給世人呢?
在九華山中,至今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殯葬習(xí)俗:凡有僧人圓寂,必將其盤坐裝殮于陶缸之中,并在遺體四周添充木炭、柴草等物品,密封后放于室外,保存七日。
七日之后,人們將陶缸下面一個預(yù)先置留的小孔掏開,引燃缸內(nèi)的柴草木炭,將遺體火化。
但是,也有極少數(shù)生前有特別交待的僧人沒有火化,他們的缸繼續(xù)存放下去。三年之后,當(dāng)陶缸開啟之時,曾經(jīng)有這樣的奇跡發(fā)生:缸內(nèi)的僧侶竟然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是被人供奉膜拜的“肉身菩薩”。
在佛教看來,人的生命歷程就像一個升華自我的階梯,通過刻苦的修行,在戒律、禪定、智慧各方面達(dá)到最高境界,就可以突破自身的肉體局限,凝結(jié)成物質(zhì)結(jié)晶——肉身。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后,火化的遺骨凝結(jié)成一種堅硬的顆粒物質(zhì)——舍利。佛經(jīng)記載,舍利有全身和碎身的區(qū)別。而九華肉身則是全身舍利,相比碎身舍利更為難得。九華山上最早出現(xiàn)的肉身,正是今天被人們供奉為地藏菩薩的金喬覺。傳說,他圓寂后三年依然顏面如生,骨節(jié)能發(fā)出金鎖般的聲音,人們將之供奉在三層石塔中,不料,那里在夜間竟能發(fā)出“神光異彩”,這就是后來人們稱之為“神光嶺”的地方。
九華山的摩天嶺,第一位肉身菩薩就供奉在這高山之巔。百歲宮,一座有600年歷史的古寺。這位就是“百歲菩薩”,一位曾活了126歲的老僧。明代的崇禎皇帝正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才下圣旨?xì)J賜建造了這座寺院。關(guān)于這位肉身菩薩,九華山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
說起佛家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但是今天小編不說這個,小編要說的是佛教禮儀。那么同學(xué)們對于這個佛教的禮儀又是了解多少呢?佛教禮儀一般分為三大類,藏傳佛教禮儀、漢傳佛教禮儀還有就是南傳佛教禮儀這三大類,說道這里小編也就不多廢話直接入正題。本章文章要講的是關(guān)于佛教禮儀中婆娑世界,希望大家喜歡。
娑婆世界,(佛教名詞,常被人誤認(rèn)為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不會在意。)中文讀音suoposhìjiè,娑婆,梵語音譯。意譯"堪忍"。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