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二乘法介紹 最小二乘法詳解
2023-10-28
更新時間:2023-10-28 03:27:51作者:未知
蔡倫是桂陽(今湖南耒陽縣)人,于東漢明帝劉莊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進京城洛陽的皇宮里當了太監(jiān),章帝劉炟、和帝劉肇時,升為“小黃門”、“中常侍”,后又兼任“尚方令”。他先是掌管皇宮內院事務,后來成為監(jiān)制各種御用器物的皇家工場的負責人。
平時,蔡倫看皇上每日批閱大量簡牘帛書,勞神費力,就時時想著能制造一種更簡便廉價的書寫材料,讓天下的文書都變得輕便,易于使用。
傳說,有一天,蔡倫帶著幾名小太監(jiān)出城游玩,來到了離城(指漢魏故城,今白馬寺東南一帶)不遠的緱氏縣陳河谷,也就是鳳凰谷(今玄奘故里一帶)。只見溪水清澈,兩岸樹茂草豐、鳥語花香,景色十分宜人。正賞景間,蔡倫忽見溪水中積聚了一簇枯枝,上面掛浮著一層薄薄的白色絮狀物,不由眼睛一亮,蹲下身去,用樹枝挑起細看。只見這東西扯扯掛掛,猶如絲綿。
蔡倫想到工場里制作絲綿時,繭絲漂洗完后,總有一些殘絮遺留在篾席上。篾席晾干后,那上面就附著一層由殘絮交織成的薄片,揭下來,寫字十分方便。蔡倫忽然想,溪中這東西和那殘絮十分相似,也不知是什么物件。
他立即命小太監(jiān)找來河旁農夫詢問。農夫說:“這是漲河時沖下來的樹皮、爛麻,扭一塊兒了,又沖又泡,又漚又曬,就成了這爛絮!”
“這是什么樹皮?”蔡倫急切地問。
“那不,岸上的構樹唄(學名楮樹)!”
蔡倫望去,滿眼綠色,臉上漾起笑意。
幾天后,蔡倫率領幾名皇室作坊中的技工來到這里,利用豐富的水源和樹木,開始了試制。剝樹皮、搗碎、泡爛,再加入漚松的麻縷,制成稀漿,用竹篾撈出薄薄一層晾干,揭下,便造出了最初的紙。但一試用,發(fā)現容易破爛,又將破布、爛魚網搗碎,將制絲時遺留的殘絮,摻進漿中,再制成的紙便不容易扯破了。為了加快制紙進度,蔡倫又指揮大家蓋起了烘焙房,濕紙上墻烘干,不僅干得快,且紙張平整,大家心里樂開了花。
蔡倫挑選出規(guī)正的紙張,進獻給和帝。和帝試用后龍顏大悅,當天就駕幸陳河谷造紙作坊,查看了造紙過程,回宮后重賞蔡倫,并詔告天下,推廣造紙技術。
后來,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鄧太后見蔡倫的紙越造越好,能厚能薄,質細有韌性,兼有簡牘價廉、縑帛平滑的優(yōu)點,而無竹木笨重、絲帛昂貴的缺點,真是利國利民,便高興地封蔡倫為“龍亭侯”,賜地三百戶,不久又加封為“長樂太仆”。人們把這種新的書寫材料稱作“蔡侯紙”。
“蔡侯紙”名聲大了,造紙的地方自然也有了名氣,人們便把馬澗河的這一段稱作了“造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