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真實歷史(泰坦尼克號真實歷史愛情故事)
2023-12-01
更新時間:2023-12-01 05:35:34作者:佚名
(原標題:印度這次破防,和中國無關)
印度這次的“破防”來得有些突然。18日,馬爾代夫新總統(tǒng)穆罕默德·穆伊茲正式要求印度從馬爾代夫撤走軍事人員,而這是穆伊茲宣誓就職的第二天。
穆伊茲現(xiàn)年45歲,此前曾擔任馬累市市長等職。17日,穆伊茲在該國首都馬累共和國廣場舉行的議會特別會議上宣誓就職,成為馬爾代夫第八任總統(tǒng)。
穆伊茲在首都馬累出席就職儀式 圖源:新華社
馬爾代夫總統(tǒng)辦公室的聲明顯示,穆伊茲在會見前來出席就職儀式的印度地球科學部長基倫·里吉朱時,提出了撤軍要求。
“總統(tǒng)在9月舉行的選舉中曾指出,馬爾代夫人民給了他強大的授權,向印度提出這一要求。他還表示希望印度尊重馬爾代夫人民的民主愿望?!甭暶髡f。
為何新總統(tǒng)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燒到了印度頭上?印度在馬爾代夫的駐軍是何來歷?這件事,能扯到中國頭上嗎?
一次對印度駐軍問題的“公投”
實際上,“趕走印度軍事人員”是穆伊茲在競選活動中的重要承諾。
穆伊茲曾直言,在前總統(tǒng)薩利赫執(zhí)政時期,馬爾代夫的貿(mào)易嚴重傾向于印度。
薩利赫政府時期,馬爾代夫允許印度軍事人員駐扎當?shù)?,協(xié)助該國士兵使用和維護印度提供的3架直升機和巡邏機。
然而,薩利赫政府和印度之間關于印度軍人作用與數(shù)量的秘密協(xié)議,不斷引發(fā)外界猜測。馬爾代夫民眾對印度“軍事存在”的加強愈發(fā)擔憂。
有報道指出,到今年大選前,印度已同時承擔馬爾代夫新軍港、新造船廠、新國防部大樓、新訓練基地和新警察學院的建設,輿論認為,這意味著印度將增加在馬爾代夫的駐軍。
新總統(tǒng)穆伊茲肯定了印度援贈直升機在醫(yī)療護送等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但指出,在馬爾代夫境內(nèi)部署外國軍事人員的做法“有損主權”。
外界認為,穆伊茲能在本次大舉中獲勝,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他讓越來越多馬爾代夫民眾看到印度駐軍的長遠危害。
甚至有報道指出,這次選舉其實就是一次對印度駐軍問題的“公投”。而穆伊茲就職之后第一時間要求印度撤軍,則是兌現(xiàn)自己的選舉承諾。
在17日的就職講話中,穆伊茲承諾,將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馬爾代夫將不再有其他國家的軍事存在。
穆伊茲17日宣誓就職 報道配圖
馬爾代夫負責戰(zhàn)略溝通的部長易卜拉欣·哈利勒稱,穆伊茲將從政府官員那里弄清印度在馬爾代夫的軍人數(shù)量,“馬爾代夫希望撤軍將很快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穆伊茲是在會見印度地球科學部長里吉朱時,當面提出了這一要求,可以說“毫不客氣”,同時也是穆伊茲對印度撤兵的堅定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不光彩的記錄
印度在馬爾代夫的駐軍還要追溯到1988年,當時,印度幫助時任馬總統(tǒng)加堯姆平息了政變,由此也開啟了在該國駐軍的歷史。
時任馬爾代夫總統(tǒng)亞明曾要求印度減少駐馬軍人,但此后于2018年執(zhí)政的薩利赫政府,則再度加強了與印度的軍事合作,印度通過援助裝備、建設軍事設施等方式加強了在馬軍事存在。
2021年,馬爾代夫國防軍曾披露,約有75名印度軍事人員駐扎該國,負責操作和維護用于“搜救任務”的兩架直升機和一架小型飛機。2023年,印度向馬爾代夫國防軍提供一艘快速巡邏艦和一艘突擊登陸艇。
在此背景下,穆伊茲作為反對黨領袖發(fā)起“印度撤軍運動”,最終在大選中勝出,本身就意味著馬民眾不滿于印度駐軍對馬主權帶來的破壞。
印度會乖乖同意撤軍嗎?目前還未見印方明確表態(tài)。有觀點稱,印度此次只派印度地球科學部長而非以往的總理級官員出席穆伊茲的總統(tǒng)就職儀式,已可窺見其態(tài)度。
有分析指出,穆伊茲這次果斷出手,對維護馬爾代夫的長期主權和獨立至關重要,這從印度在歷史上對周邊國家的一些不光彩記錄就能看出一二——
1949年,印度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借口,派軍隊入侵錫金。此后一度強行對錫金實行軍事管制、發(fā)動政變,最終吞并錫金。
1961年,印度派軍事訓練團駐扎不丹,此后不丹在軍事和外交上不得不受印度掣肘。
2013年,不丹大選前夕,印度突然中斷對不丹的煤油和燃氣供應,導致價格飆升民怨沸騰,最終影響了大選走向。
2015年,印度因尼泊爾修憲未按印度的要求進行,對尼泊爾封鎖長達半年之久……
翻開這些不光彩的記錄,再看眼下印度在馬爾代夫的軍事存在,很難不讓人對其未來所扮演的角色產(chǎn)生隱憂。
與中國無關
不出所料,幾乎所有印度主流媒體,在報道中都提到穆伊茲的所謂“親中”立場,擔心馬爾代夫新政府對外政策將“轉向中國”。一些西方媒體的敘事,也將“中印爭奪影響力”有意無意地帶入到了相關報道。
穆伊茲曾任馬累市市長與住房和基建部部長,負責推進中馬友誼大橋等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某種“選邊站隊”。
實際上,穆伊茲本人曾多次公開駁斥印媒的相關說法。此前他就曾表示,馬爾代夫不愿卷入大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而是將與包括印度和中國在內(nèi)的所有國家合作。
就職演講中他說:“對我來說,馬爾代夫公民是最重要的,其他任何國家的公民只能排在后面。我將與各國友好相處。無論遠近,都不會有任何敵意?!?/p>
當選后接受采訪時他表示,馬爾代夫不希望“在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中站隊”,因此將拒絕接受印度的駐軍行為,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所有其他國家。
2018年8月30日,由中國援建的中馬友誼大橋建成通車 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
可見,拋開一些西方媒體“帶節(jié)奏”渲染對抗不論,印度國內(nèi)輿論對馬爾代夫要求撤軍的理解,顯然存在著錯位。要知道,外國在一國駐軍,歸根到底是關乎國家主權的問題,而不是親哪一國的問題。
印度這種沒來由的焦慮,也體現(xiàn)在此前施壓斯里蘭卡一事上。當時,印度要求斯里蘭卡禁止中國科考船“實驗6”號靠港補給并開展科學研究活動,但斯里蘭卡最終頂住了壓力。
11月18日,穆伊茲明確表示,馬新政府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積極致力于同中方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期待同中方攜手努力,開啟馬中關系新篇章。
如果說確有“親中”,那么中國贏得尊重的原因,是對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尊重,是堅持平等交往合作共贏的意愿,是維護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的善念,而不是某些印度和西方媒體理解的狹隘的“爭奪影響力”。
如今,馬爾代夫總統(tǒng)穆伊茲堅定表示,他只是一個“親馬爾代夫”的人,馬爾代夫的獨立自主是第一位的。
資料來源:環(huán)球時報、參考消息、央視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