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了領結婚證可以嗎(孩子快生了才辦結婚證)
2023-08-24
更新時間:2023-08-24 13:51:58作者:未知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了4549天,盡管善后處理遙遙無期,人們正在逐漸淡忘這場災難,而新的危機又在逼近。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北京時間12時)整,福島第一核電站“經過處理”的核污染水啟動排海。經過17分鐘,核污染水就經由海底隧道流進太平洋。日本計劃今年排放31200噸,整個排海工作預計持續(xù)30年。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1日,日本東京,首相官邸,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全國漁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會會長坂本雅信舉行會議,討論將東京電力公司控股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后的水排放入海的計劃后,向媒體發(fā)表講話。 本文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在日本,首相官邸內外兩重天。官邸之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即使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政府也會承擔責任,直到‘處理水’的工作完成?!睎|京電力公司社長小早川智明出席閣僚會議后說,“我有責任解決風評(名譽受損)問題。”核事故善后處理工作的責任還未盡完,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卻再度承諾負責。官邸門外,200多人舉著橫幅集會抗議,人們喊著“傾聽漁民的聲音”、“排海會給子孫后代留下后患?!?/p>
在韓國,政治割裂民意。韓國政府就日方從24日排放核污染水一事表示,“不存在科學和技術問題”。該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于23日晚在國會主樓前舉行燭光集會,抗議日方核污水排海。同時,韓國市民團體近日在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的抗議集會愈演愈烈,濟州島農業(yè)和漁業(yè)民間團體22日發(fā)聲明稱,“尹錫悅政府必須抗議并阻止日本政府的排海計劃”。
當地時間2023年8月12日,韓國首爾,市民團體的成員在集會上舉著標語,反對日本政府計劃將福島核電站處理過的放射性核廢水排入大海。
太平洋島國對此事的意見也出現(xiàn)分歧,太平洋島國論壇輪值主席、庫克群島總理布朗近日宣稱,科學支持福島核污水排海,但該地區(qū)無法就這一“復雜”問題達成一致。
8月22日,外交部副部長孫衛(wèi)東召見了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就此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中方指出,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執(zhí)意宣布將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這一行徑,公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轉嫁核污染風險,將一己私利凌駕于地區(qū)和世界各國民眾長遠福祉之上,極其自私自利,極不負責任。中方表示嚴重關切和強烈反對。
批評、疑問、辯駁的聲音混雜著難辨真假的消息傳播,還有更多不置可否的沉默。核污水入海,公共輿論不可避免地被強烈情緒裹挾,但是這作為一個可能給海洋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帶來持續(xù)性影響的事件,值得更多深入的討論。
排海的水里有什么?
根據東電的計劃,2023年度將把約3.12萬噸處理水分4次排放,每次約排放7800噸。東電表示完成首次排放需要17天左右。由于核污水每天都在增加,因此預計本年度內的核污水削減量約為1.12萬噸,相當于約10個儲水罐的容量。
根據東電發(fā)布的信息,24日開始最先排放約1噸經過凈化處理的核污水,這些水將用1200噸海水進行稀釋。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6日,日本福島縣雙葉郡大熊町,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里的水箱中裝有處理過的水。
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事故發(fā)生后,核反應堆失控,需要持續(xù)注水冷卻熔融的核燃料,加上雨水、地下水的滲入,每天產生約100噸核污染水。據東電公司網站的最新信息,截至8月3日,核污水累積至1343227萬噸,已占據現(xiàn)有儲水罐總容量的98%,即將裝滿。這是日本方面急于推進排海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東電稱,核污染水通過多核素處理設備(ALPS)等設備進行凈化,可將水中除氚之外的62種放射性物質凈化至達到日本國家環(huán)境排放標準,這樣的水被日方稱為“ALPS處理水”。事實上,這些經過一次處理后儲存起來的核污染水中仍含有銫、鍶、氚等60多種核素,將會進行多次凈化處理。
其中,核污水中的氚難以通過設備凈化,將采取海水稀釋的方式,使之濃度低于1500貝克勒爾/升,相當于日本國家標準的1/40,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飲用水質量標準的約1/7。在核污水入海之前,東電將對水中的29種放射性元素進行檢測。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2日,日本福島縣大隈市,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人員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見證了首次釋放處理過的水的采樣。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7月初發(fā)布的審查報告確認了ALPS的性能良好,但是實際的污水處理結果和過往的故障使得外界對此疑慮重重。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科學院教授王悠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濃度能否真正地降低到安全標準,持續(xù)的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排放對海洋有怎樣的影響,這些都是未知的。核污染水中有60多種放射性物質,如果只用氚的濃度代表核污染水的處理效果,是以偏概全、避重就輕的說法。
王悠說,核污染水中的60余種核素,根據其衰變的半衰期長短、所產生的份額(即產額)、可能存在的數量以及可能做長距離遷移等因素進行初步區(qū)分,將其中的8種核素——氚(3H 或T)、銫-137(137Cs)、銫-134(134Cs)、鍶-90(90Sr)、鍶-89(89Sr)、鈷-60(60Co)、碘-129(129I)、銻-125(125Sb)和釕-106(106Ru)統(tǒng)稱為核事故特征性核素。到目前為止,對于這些物質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無論是實驗條件下或是現(xiàn)場調查的結果都存在空白,沒有具體數據來證實它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科學家肯·布塞勒(Ken Buesseler)對澎湃新聞表示,東電聲稱會多次處理核污染水直到達標,就應該先把所有污水處理干凈,并對所有的水進行檢測,檢測對象需涵蓋大部分放射性核素。然而事實是,目前只有35%的核污水經ALPS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而24日入海的第一批核污水,直到當天上午東電才對外公布氚濃度值符合標準,除氚之外的放射性物質濃度也確認符合標準,但未公開具體數值,之后的檢測和數據發(fā)布時效值得持續(xù)關注。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0日,日本福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綠色頭盔)在東京電力公司運營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
影響有多大?
根據聯(lián)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的方法,東電2021年對核污染水排海的輻射影響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對人類和海中動植物的輻射影響低于國際標準。另外,IAEA的評估報告指出,排海的核污水輻射對動植物種群的危害可忽略不計,預計人類從動植物攝入的來自核污水的輻射量也非常輕微,成人為每年0.03微希(μSv),攝入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包括碘-129、碳-14、鐵-55和硒-79。
IAEA對放射性物質影響做出的評估主要基于日方提供的數據,而對海洋生物的實際影響則需要更多實驗和檢測數據支撐。王悠帶領的團隊與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yī)學所聯(lián)合完成了一項研究工作,聚焦福島核事故中的特征性核素銫(Cs)對海洋底棲生物紫貽貝的影響。實驗發(fā)現(xiàn),銫對紫貽貝的代謝和免疫都有影響,且在不同器官中的富集存在差異,這種生殖變化,可能意味著會對其種群動態(tài)甚至放大到底棲群落結構都產生影響。
關于海產品受到的影響,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7月表示,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安全,中國海關禁止進口十個縣(都)食品(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qū)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嚴格實施100%查驗。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從日本進口的魚類等水產品為2.3451億元,同比減少29%。
香港特區(qū)政府以及澳門特區(qū)政府8月22日同時宣布,將于24日對日本10個都縣的部分食品啟動進口管制措施。澳門特區(qū)的進口禁令范圍更廣,不僅包括了水產品,也將蔬菜、水果、蛋肉、奶制品等食品納入禁令范圍之內。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2日,韓國水原市,一名檢疫官員在漁業(yè)市場測量魚類的輻射水平。
韓國政府從2011年9月起禁止從福島等核事故周邊8個縣進口所有水產品,禁令持續(xù)至今。韓國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韓國對日本魚類和貝類的進口量連續(xù)四個月下降。但是,7月日本啤酒進口量劇增,創(chuàng)下歷年同月最高。
王悠認為,民眾關注的不僅僅是日本當地的海鮮,事件危害波及太平洋的大半海域。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說,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實際上都在密切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對于海產品安全加強監(jiān)測與檢測。民眾的恐懼心理能夠理解,但是無依據的恐慌是沒有必要的。
目前,日本的鄰國及太平洋國家對福島核污水的警惕性相對較高,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歐美國家大多表示理解。實際上,核污水排放后的影響范圍是廣泛的。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曾對福島核污水排放進行計算機建模,結果顯示核污水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qū)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中國的研究團隊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據清華大學網站,在日本宣布核污水排海決定后,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2011年對福島核廢水的擴散過程進行了模擬,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污染水排放后240天將到達中國近海,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海岸并幾乎覆蓋整個北太平洋。隨后,污染物將在赤道洋流的作用下沿美國海岸迅速擴散至南太平洋,并經澳大利亞北部海域進入印度洋。研究還指出,在核污水排放初期應重點關注對亞洲近海的影響,但后續(xù)需重點關注對北美近岸海域的影響。
排海之后還能做什么?
考慮到核污水入海后難以逆轉的影響,太平洋島國曾呼吁通過《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倫敦傾廢公約》等框架進一步討論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研究員劉丹對澎湃新聞指出,《倫敦傾廢公約》對于“傾倒”的定義是在船上或其他海上構造物上傾倒核廢料等污染物,而日本修了一條海底隧道將核污染水排海,實際上是在規(guī)避國際公約。而《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第十二部分仍然為海洋環(huán)境保護包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提供了原則性的規(guī)范。
2023年8月22日,香港工會聯(lián)合會(工聯(lián)會)在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所在大廈前舉行抗議活動,反對日本政府當天宣布的自8月24日起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決定。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根據《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各國可以向國際海洋法法庭申請禁制令來阻止核污染水排放計劃,但目前為止未有任何國家提起訴訟。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渤海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張晏玱對澎湃新聞表示,盡管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涉嫌違反多項國際義務,但是若想有效制止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必須能夠證明日本違反了《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規(guī)定的實體性義務。為此需要承擔較為沉重的實體證明責任,從已有先例來看,當事國很難通過一己之力達到舉證責任的要求?,F(xiàn)階段依靠國際法阻止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存在一定的困難。
不過就訴訟而言,國際法院的咨詢管轄權在通過司法途徑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由適當的主體國際法院提交咨詢案的可行性比較高。這類案件提起的主體是國際組織而非國家,但是國家可以推動聯(lián)合國組織來提出,比如太平洋島國就通過在聯(lián)合國做工作的方式,成功推動國際法院就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責任發(fā)表咨詢意見。
多位法律界人士認為,可以通過提請國際法院發(fā)表咨詢意見的方式來應對。張晏玱表示,國際法院的咨詢意見本身雖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將有效支持國際訴訟和仲裁,重要觀點可被法庭采納并作為法庭論證的重要依據,從而大大降低此后對日追責的不確定性。
此外,圍繞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問題,多位專家建議,允許更多國家以及更廣泛的組織參與監(jiān)測和溝通,國際社會可以分享如何應對海洋環(huán)境變化方面的歷史經驗。我們要基于科學而非政治或情感,對全球海洋環(huán)境做出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