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印度的損失”!印媒:中企放棄在印3.3億美元投資計劃
2023-11-30
更新時間:2023-11-30 23:03:27作者:佚名
(原標題:“這是印度的損失”!印媒:中企放棄在印3.3億美元投資計劃)
【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 苑基榮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尹野平】多家印媒近日報道,蘋果的中國供應商立訊精密更改此前3.3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放棄在印度投資設廠,“這是印度的損失”。
立訊精密公司被一些媒體稱為“蘋果代工之王” 資料圖
立訊精密公司創(chuàng)立于2004年,總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被一些媒體稱為“蘋果代工之王”,是蘋果手機三大組裝廠商之一。據印度媒體報道,近三年來,立訊精密多次嘗試在印度擴大業(yè)務,但進展均不順利。
2019年,立訊精密在印度設立辦事處,計劃收購一家位于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已停業(yè)的數碼產品生產企業(yè)。立訊精密計劃對其投資7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6.49億元),用于生產蘋果手機組件等。然而,針對該項目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審批卻遲遲未獲批準。據了解該項目事態(tài)發(fā)展的消息人士稱,立訊精密高管們赴印度的簽證曾多次被拒。2023年年初,彭博社報道稱,印度曾初步批準來自中國的約14家蘋果供應商前往印度投資,包括立訊精密、舜宇光學等,印度批準這些公司的前提是其必須都是合資公司。然而上述來自印度政府的初步批準并沒能為中企落戶印度提供真正助力。
11月9日,越南北江省工業(yè)園區(qū)管理委員會發(fā)布消息稱,立訊精密將在該省追加投資3.3億美元,建設新的生產設施。印度《商業(yè)標準報》稱,中國企業(yè)改變計劃,為印度之失,越南之得。報道還提到,印中關系緊張。
2022年,蘋果在中國的另一大供應商比亞迪也曾嘗試在印度擴大業(yè)務,但遭到與立訊精密同樣的命運。比亞迪曾于2021年2月試圖在印度建立一條iPad裝配線,此前還曾嘗試參與印度對智能手機生產推出的激勵措施。然而隨著兩國關系變化,這家中國公司在印度試圖擴大業(yè)務時均遭到拒絕,最終,比亞迪于2023年5月宣布,將其對印度的投資轉向越南,擬投入1.837億美元用于生產電子元件。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19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立訊精密此番撤出,背后折射了這家中國企業(yè)在印度多年經營,遭遇諸多困難與障礙之后一次“痛下決心”的決策,會對蘋果產業(yè)制造鏈上的其他企業(yè),以及蘋果手機在印供應鏈上的其他廠商產生一定影響。而這個案例同時也說明了一些國際投資者對印度市場仍缺乏了解。
“當前,印度仍然對外來投資者設立諸多障礙。特別對于中國企業(yè),印度采取的各種打壓措施影響了中企的投資信心?!?/p>
延伸閱讀
大批外企退出,在印度做生意太難了
外企在印度做生意,太難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外企從印度撤資的報道屢見不鮮,迪士尼被曝從印度業(yè)務中“抽身”,緯創(chuàng)資通也出售了印度業(yè)務。
據央視援引印度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7年間,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在印業(yè)務,包括福特、富士康等,約占在印跨國公司的六分之一。
印度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7年間,2783家跨國公司關閉在印業(yè)務 視頻截圖
其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都被認為是“跨國企業(yè)墳場”,因為印度用各種手段打壓外企,包括直接封禁、資產處罰、提高關稅壁壘等等。
以亞馬遜為例,2022年6月,亞馬遜投資一家零售集團的交易中,被判定有所隱瞞,被處以20億盧比(約1.7億元人民幣)的罰款。2023年3月,印度儲備銀行(RBI)以不遵守預付支付工具規(guī)則為由對亞馬遜 Pay 處以37.5萬美元的罰款。
或許有人想說,既然到印度發(fā)展,自然要遵守當地法律法規(guī)。不過據環(huán)球時報報道,印度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像迷宮一樣錯綜復雜,稍不注意就可能觸碰到,往往導致普遍性違法和選擇性執(zhí)法。這為印度當局勒索外國企業(yè)提供了便利。
而且,印度還有讓人想象不到的騷操作。
以印度向沃達豐罰款一事為例。印度稅務部門對沃達豐開出了數十億美元的罰款,沃達豐不服起訴至印度高院,即便印度最高法院于2012年裁定沃達豐無需繳納稅款。然而,印度議會竟直接繞過最高法院,通過了2012年財政法案,對1961年所得稅法進行修訂,并且這個修訂是追溯性的,也就是說,相關的規(guī)定被認為從1961年開始就生效了,這直接改掉了沃達豐得以勝訴的法律基礎,使沃達豐必須繳納稅款。
后來,沃達豐起訴至國際法院,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印度才取消罰款,印度的營商環(huán)境由此可見一斑。
曾經,印度也是中企出海熱土。
小米在2017年成為印度銷量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市占率超50%,2018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品牌中,中國手機品牌占據了四席。
2018年,在印度前十大安卓應用中,有5款來自中國,前100安卓應用中,有44款由中國公司開發(fā)。
根據市場研究和分析平臺Tracxn的數據顯示,中國對印度的總體風險投資規(guī)模從2016年的6.68億美元上漲至2018年的56億美元,中國企業(yè)布局了零售電商、物流、醫(yī)療健康、人工智能、文娛、支付、出行等多個領域。
然而,2020年4月,印度商工部突然修改了FDI政策,將所有直接或間接來自印度陸地鄰國的投資從之前大部分行業(yè)適用的“自動審批路徑”改為“政府審批路徑”。此舉被視作限制中國企業(yè)對印投資的針對性動作。
2022年1月,印度稅務情報局向小米印度罰了65.3億盧比(約合人民幣5.58億元)稅款。5月1日,再凍結其7.25億美元(約48億元人民幣)資產。
今年6月,印度執(zhí)法局向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部分高管以及相關銀行發(fā)出正式通知,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印度的《外匯管理法》。這次指控意味著小米2022年被印度凍結的近7億美元很可能被正式罰沒,這也是印度政府成立以來最大數額的資金沒收。
2017年初,小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雷軍送給印度總理莫迪一部紅米4A的“工程機”,一度被傳為佳話
2022年7月,vivo的119個印度相關銀行賬號被印度執(zhí)法局封鎖,總額達46.5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億元)。印度執(zhí)法局在相關聲明中指控稱,vivo印度公司為逃避納稅,將6247.6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55億元)匯往中國等地,金額相當于該公司一半左右的營收規(guī)模。
而剛剛過去的10月,印度執(zhí)法部門逮捕了4名行業(yè)高管,其中包括一名中國智能手機廠商vivo的員工,理由是他們被指控涉嫌洗錢。vivo方面對此回應稱:“vivo在印度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guī)。我們正密切關注近期的調查事宜,并將采取所有可行的法律措施進行應對。”
不僅是中企,近年來,印度稅務部門對殼牌、諾基亞、IBM、沃爾瑪、凱恩能源等多家外資企業(yè)都進行了稅務調查并開出了高額罰單。日韓不少企業(yè)也面臨同樣的狀況。監(jiān)管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重大障礙。
難怪有評論言道,這就是印度的套路,先給外資一些甜頭或者美好的許諾,誘使外企向印度投資。等到外企在印度有了一些家底、取得了一定效益,特別是印度在這一領域也學會了一點之后,印度當局就通過各種方式來對外企進行事實上的勒索,讓外企進退維谷。
剛剛出售印度業(yè)務的緯創(chuàng)資通是第一家在印度生產iPhone的公司,在印度經營 超過15年,曾為蘋果公司生產過iPhone SE等機型。 緯創(chuàng)退出印度的原因,美國石英網此前報道認為,該公司在印度遭遇了諸多爭議性對待。
2020年12月12日,緯創(chuàng)資通印度工廠被砸 圖自印媒
此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發(fā)布聲明稱,已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價值195億美元的半導體合資公司。富士康的解釋是,存在“無法順利克服的挑戰(zhàn)性差距”,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由于營商環(huán)境不夠穩(wěn)定,美國福特汽車因巨額虧損在2021年不得不退出了已耕耘10年的印度市場,特斯拉2022年也因稅收問題暫停了在印度的銷售計劃。
而世界銀行發(fā)布的《2020年全球營商環(huán)境報告》中,印度就已被認為是“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
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實在受不了了,這些跨國企業(yè)怎么會忍痛割舍印度這么大的市場。
只是不知道印度何時來整頓這樣的營商環(huán)境,又有誰來繼續(xù)跳進這個“坑”?